介绍一本研究“洋泾浜”语的专著

(书评)

刘海涛

Mühlhäusler, Peter (1997):

Pidgin and Creole Linguistics. expanded and revised edition. London: University of Westminister Press. 390 pp.

ISBN 1 85919 083 9.

 

可能您听说过“洋泾浜”英语这一词语,从名字来看这东西有些不伦不类。事实上,人们用它所表示的语言也是如此,至少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洋泾浜”就是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混合物。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东西也能成为职业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然而确实有一个语言学的分支在研究此类语言,这一学科的名字就是 Creolistics,具体而言就是关于‘皮钦’和‘克里奥尔’的语言学。这里的‘皮钦’语就是‘洋泾浜’语的大名。由本书的标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书的主题正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带着疑问,我读了这本近400页的大作。顺便说一下,本书的版面非常紧凑,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这样的做法甚为少见,当然对于读者而言,虽然读起来困难一些,但用同样的钱可以读到更多的东西,倒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 Peter Mühlhäusler 现为澳大利亚阿得来德大学教授,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接触和语言生态学,已有多部专著和数百篇文章发表。本书为第二版,首版由 Basil Blackwell 出版社出版于 1986 年,并已成为本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第二版在内容方面有大量的增加,增量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皮钦’(Pidgin)一词的由来,在考察了大量材料之后,作者认为‘皮钦’来自于中国人对于英语词‘business’的不标准读音。像许多正在成熟的研究领域一样,人们对于什么是‘皮钦’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综合各方意见之后,给出了一个颇具学术涵义的定义:“皮钦语是部分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创造的例子,随着交际要求的进一步强化它从简单的系统发展为更复杂的系统。据此定义,没有拿皮钦语作为母语的人,此类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的,而非个人的解决方法,因此可接受标准是其特征。”(p. 6)。这一定义隐含了皮钦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作者认为这一过程一般有以下四个阶段:行话 -> 稳定的皮钦 -> 扩展的皮钦 -> 克里奥尔语。当然不是每种皮钦的发展不经过这四个阶段,作者本人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随后的讨论举例中,他也给出了几个没有遵循这一过程的例子。尽管如此,其他研究者也已提出类似的皮钦语发展过程。虽然表述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对于皮钦语的发展趋势,研究者还是有相似的看法的。‘克里奥尔’的情况更为复杂,作者详细考察了如下四种定义:1、克里奥尔是一种混合语言;2、克里奥尔是一种母语化的皮钦语;3、克里奥尔是一种自然生物程序在人类语言方面的反映,不完美的语言传递使其激活;4、它是一种都市语言之区域/大众变体的‘高级’形式。虽然,作者没有像定义‘皮钦’那样定义‘克里奥尔’,但是它对于第二种定义的喜爱,是不难看出的。例如他明确指出:“将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作为两种分立的现象来研究要难于将它们看作是同一语言过程的两个方面。”(p. 10) 如上所述的术语混乱,说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由于我们对于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尔语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所以难免在确定某种语言是到底属于何种类型时,遇到问题。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本章也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法将皮钦/克里奥尔之类的语言纳入人类语言的谱系结构之中,但是它们自身似乎形成了一种家族树,本书给出了几种皮钦树(p. 16-17)。

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研究长久以来在语言学研究中遇到了冷遇,在题为‘皮钦及克里奥尔语研究’的第二章里,作者首先讨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作者认为皮钦语展示了成人是如何学习和创造新语言的,为此关于它的研究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p.23) 接着作者分以下几个题目,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语法作为一种绅士的消遣’、‘保卫皮钦/克里奥尔的研究’、‘早期的传教和教育语法’、‘语文学中的皮钦和克里奥尔语’、‘人文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结构主义研究’、‘转换生成语法’、‘后生成模型’、‘皮钦/克里奥尔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等。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皮钦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科学研究历史和现状,非常有用。作者认为,皮钦/克里奥尔的文化特征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如果皮钦/克里奥尔语应该达到最大的自然性和文化中立性,它们可能代表了一种结构层次,在这一层次上人类可能最易被操纵。再者,如果皮钦/克里奥尔语是人类行为有意义的创造,那么人们应该对此创造机制有更密切的关注。(p. 50) 总之,作者认为语言特征的研究应该与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哪些催生语言的交际因素,更要认识对待。

为此,第三章的标题就是‘皮钦/克里奥尔语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为语言发展的外部因素研究,因为任何语言都不会出现在社会的真空中。语言诞生之前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言语交流的要求,即交际压力;其二为对某一模型趋近。(p. 51) 主要的小节有:‘非言语交际和皮钦的发展’、‘交流的言语手段’、‘皮钦形成中社会力量所起的作用’、‘自然性问题’、‘背景因素的可变性’、‘皮钦/克里奥尔语的社会类型’等。正如作者所言,皮钦之类的语言诞生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中。为此对于皮钦/克里奥尔语的研究,其社会特征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似乎已成为各种克里奥尔研究流派的共识,例如以研究法语系皮钦/克里奥尔语现象著称的 Chaudenson 也有类似的看法, 感兴趣者可参考其代表作(1992)。

在题为“起源理论”的第四章里,作者较详细地分析讨论了几乎所有的起源理论和观点。作者认为除了 Bickerton 的‘生物程序’理论为克里奥尔语专用之外,其余的理论均可二者共用。这些具体的理论有:‘航海语言理论’、‘外国人讲话/婴儿讲话理论’、‘重新词汇化理论’、‘普遍主义理论’、‘共同核心理论’、‘低层理论’等。这些理论的介绍,为读者了解现有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作者在介绍各种理论时,均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而这些文献一般是难于获得的。当然这些理论的解释力是各有千秋,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理论了。作者认为有三种力量对于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发展影响最大,即:发展的普遍性、低层的影响和上层的影响。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各自的影响力取决于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发展阶段以及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p. 121)。

‘发展’是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研究的核心和重点,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多次给予了强调。因为皮钦和克里奥尔语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语言系统,它们是一种动态现象,而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当然,理论上每一种人类的语言都是动态的、变化的,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这种动态性在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第五章的题目‘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语言发展’详细为我们展示了此类语言的动态性。具体而言,作者根据他在第一章中提出过的发展模式:行话 -> 稳定的皮钦 -> 扩展的皮钦 -> 克里奥尔语 -> 后皮钦和后克里奥尔连续体,对于此类语言现象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就其内容和篇幅(约 100 页),这一章是本书的重点。通过分析,作者有以下发现:1、变化的三个方面:复杂性改变了的内部扩展,复杂性没有变化内部扩展,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重构。2、结构变化可通过一种不错的线性方法来处理,但那不是必需的。3、许多外部因素影响著这些语言的语法形式。4、有必要区分局部与全局的语法发展。5、仍然有大量难于解释的现象。

为什么语言学家要研究皮钦和克里奥尔语?是否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研究对于现有的语言学理论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改变人们对于现有语言学理论的看法?类似的问题常常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价值。为此本书作者劈专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皮钦和克里奥尔语与语言学理论的关系’:比较方法和历史关系的谱系树模型、语言发展中的连续与非连续性、系统性与规则支配性、语言结构中的自然与养育成分、语言系统之间定量差别、语言的易学性、关健阈值假说、简化和简洁性、预克里奥尔化的诊断、皮钦和克里奥尔的语言社团等。由此可以看出,皮钦和克里奥尔语在不少方面对于今天的语言学理论形成了挑战。换言之,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研究对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语言现象,完善现有语言学理论是极为有用的。为此,有人称皮钦/克里奥尔语是语言学家的‘实验室’,当然获此殊荣的还有某些计划语言(如 Esperanto)。

皮钦和克里奥尔语是语言,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发展出来的言语交际工具。既然如此,从社会学、教育体系以及文学等领域对此进行研究,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本书的七、八、九三章就是讨论这些问题的。它们对于完整的了解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是非常有用的。

在结论一章里,作者给出了本书的两点主要结论:皮钦和克里奥尔语如同人类的其他交流系统一样,是一种开放系统;现有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描述模型主要是为封闭系统而立的,因此难以适用于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研究者的需要。最后,作者也用一定的篇幅讨论了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他用以下一句话结束了本书:"I can sense the very genuine potential offered by these languages to bring about a radical reorientation in our thinking about language." 根据笔者本人对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的浅显研究,本书作者言之有理。

书末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30 页),这些文献包括了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成果,对于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指南。另外,也有详细的索引,便读者查阅使用。

总之,本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参考文献丰富、条理清楚,是一本不可多得皮钦和克里奥尔语研究著作。鉴于本书第一版已经成为本领域的必读书之一,所以我们相信更加完善的第二版会为读者提供更大的参考价值。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几乎处于空白,为此本书对于中国的语言学家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建议出版社能够加大本版的宣传力度,因为在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书店 Amazon 里,本书的第一版售缺,而没有本版的踪迹。当然如果要选择这一领域的入门书的话,Arends(1995) 和 Sebba(1997) 也是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本书所讨论的语言主要是基于英语的皮钦/克里奥尔语,对于此类语言的另外一个大系基于法语的皮钦/克里奥尔语涉及较少,这可能主要是与作者研究的对象有关,具体来说他是研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 Tok Pisin 语的专家。我们认为本书对于法语皮钦/克里奥尔语研究界的成果借鉴的也有点少,好在我们有 Chaudenson(1992) 这样的著作。

本书为西敏寺克里奥尔研究丛书之一,如果您感兴趣本丛书的其它著作,请访问 Battlebridge 出版社的网站。

参考文献

Arends, Jacques, Muysken, Pieter, & Smith, Norval (1995 eds.): Pidgins and Creoles. an Introduc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12 p.

Chaudenson, R. (1992). Des îles, des hommes, des langues. Essai sur la créolisation linguistique et culturelle. Paris: L'Harmattan.

Sebba, Mark (1997): Contact Languages: Pidgins and Creoles.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 304 p.


Copyright 2000 Liu Haita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