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的新天地 - 读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ISBN 7-5406-4011-1 351 页 定价:25.00 元 |
长久以来,语言学家蜗居在自己构建的“精舍”里,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杰出代”。虽然身处其中的学者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语言学”研究的妙不可言,但在局外人看来,“语言学”无疑就是艰深、无用的“化身”。我们一直认为,作为研究人类“智能”外化特征的语言学家,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对于人类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同任何其他科学的理论一样,语言学要想为人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发现“应用”它的领域。任何理论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虽然早在 1870 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就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直到本世纪40年代才步入正轨。
“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已经130年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于“什么是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应该包括哪些研究领域?”等最基本的问题,各国学者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学者认为应用语言学就是一个“杂物箱”,任何不好归类的语言研究领域都可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用语言学只是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用语言学只是研究机器语言处理的学科。“杂物箱”的看法,显然难以使应用语言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而过于狭窄的学科定义又没有反映这门学科的真实情况。所有这些,极大地阻碍了应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呼唤着应用语言学,使很多人产生了学习应用语言学的要求,而要学习应用语言学,首先我们最为需要的当然是条理清楚的应用语言学著作。虽然坊间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的著作,但他们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是“杂物箱”式的应用语言学著作,或者是仅限于某一方面的、内容狭窄的应用语言学,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笔者有幸先睹了冯志伟先生的新作《应用语言学综论》,感到耳目一新。透过他的著作,我们所看到的应用语言学不再是一团杂乱无章的东西,而是一个井井有条的语言学研究新领域。
本书提出了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新框架,以语言规划、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为三大支柱,涉及其他分支学科。这个新的框架比仅仅把应用语言学局限于语言教学领域的狭义应用语言学,或者把应用语言学仅仅看成是机器翻译和情报检索,或者把应用语言学看成各种学科的杂揍,都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连接这三大支柱的是“应用”,作者这样强调其重要性““应用”是应用语言学的生命,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书中涉及的学科领域就有好几十个,如果作者没有广博的知识,是难于掌握这些知识的,更不要说将它们分门别类纳入他的应用语言学体系中了。本书作者曾是语言学和信息科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70年代末期作为我国首批公派留学生到法国留学,1981年回国后又多次到德国、法国、美国、英国、丹麦、挪威、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地讲学、研究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亲自参加过国内外应用语言学三大领域的许多工作,对这些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在语言规划方面,作者在国家语委工作多年,特别是亲自参加了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亲自建立术语数据库,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术语标准的制定;在语言教学方面,作者在国外做过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用德文在德国出版过有关汉字的教材;在语言信息处理方面,作者曾编制过多个机器翻译系统,有的系统已经商品化。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写成的。作者经常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学术生涯,以及作者掌握多门外语的语言功底,也使得他有可能广泛浏览用各种语言出版的最新书刊,为此本书展示了许多在国内难以见到的文献资料。冯志伟先生已有十多本学术专著问世,内容涉及语言学、术语学、文字学、计算语言学等领域,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位勤奋而多产的学者。正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才有可能对于应用语言学诸多领域的学术成果加以消化和综合,写成了这部《应用语言学综论》的专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亲自推荐冯志伟先生来写这样的专著,可以说是?/font>
本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的三章(二、三、四章)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而对应用语言学的其他领域,只用一章的篇幅做了简略的介绍。按照作者建立的应用语言学的框架,这样的组织是合理的。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综论”,本书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应用语言学的鸟瞰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风格,作者秉承了他在其他多部著作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风,复杂之处能做到明白流畅,艰深之处能做到条分缕析,这使得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读者就可以读懂本书的内容。
在题为“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的第一章里,作者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性质、历史以及这一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应用语言学一般包括如下部分:语言教学、语言习得、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言信息处理、词典编纂、文字创制、聋哑盲语、言语病理、语言规划、语言规范化、国际语学、言语交际、信息传递、语言修养、语体风格、语音实验、术语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显然作者所说的应用语言学是一种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作者认为对应用语言学作广义的理解,有利于使语言的应用与更多的学科联系起来,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尽快地应用到其它学科中去,同时又不断地从其它学科吸取养分来滋润和丰富语言学,从而确立语言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领先学科地位,这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是会有好处的。于是乎,“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学科”这个口号不再是语言学家口头上一厢情愿的断言,而是语言学本身的作用所使然的了。作者还提出“研究应用语言学必须从应用着眼,在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的交接点上下功夫,分析语言和语言学应用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从中探求其一般原则、方法和规律,以建立科学的体系。这样,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反馈到理论语言学中去,进一步丰富理论语言学的理论。”由此可见,应用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这一提法,对于正确定位应用语言学学科是极为重?/font>".他的这一说法对于今后应用语言学研究人员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语言规划”这一章里,作者首先讨论了“什么是语言规划”的问题,在普遍浏览国内外有关语言规划的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时贤的各种理论,并结合国内外语言规划工作的实践作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索,作者认为:语言规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将语言规划明确地划分为语言的地位规划和语言的本体规划两个方面,澄清了国内学术界过去对于语言规划的模糊认识,对于语言规划作了科学的定义和分类。作者在语言规划的定义和分类方面所提出的见解,对于语言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列举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规划的生动实例。这不但让读者具体地理解了原本干涩无味的理论原则,而且也是进一步研究语言规划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作者认为语言规划具有社会性、交际目的性、长期性和庞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语言规划的研究者而言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的。在这一章里,作者还讨论了“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字运动”、“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文字改革”、“普通话与方言”、“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共通化”、“汉语拼音方案”、“术语标准化”、“国际语学”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作?/font>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内容,本书从不同的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详细的阐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本章中对于国内在有关领域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做了科学而细致的总结。作者在本章中采用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情况”的写作方法,在本书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这与作者对于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是分不开的。冯志伟先生跟很多饱读诗书的语言学家大不相同,他是一个几乎成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接触过冯志伟先生的人,初次见面时,给你的印象是他使用计算机的技术和熟巧,你往往会以为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进一步跟他谈国外的学术情况,他的言谈涉及多种外国语,你又会认为他是一个外语专家。其实,计算机和外语并不是冯志伟先生的本行,他本行是祖国的语言—汉语。冯志伟先生早年曾经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学习,先读完本科,接着又读研究生,他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基础都是十分扎实的,这种深厚的传统汉学的功底,使他有可能涉猎中国的各种古籍和文献,获得研究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作者对于中国语言教学从古到今的系统分析,使我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得到了系统而清晰的认识。
作者是闻名中外的语言信息处理专家,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是他近二十年来研究的主攻方向,成果也最多,写作“语言信息处理”这一章,是作者的拿手好戏。在这一章里,作者对于语言信息处理的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常说,“有的人喜欢把简单的东西讲得很复杂,这当然是有学问的表现,但是我却力求把复杂的东西讲的很简单,这虽然谈不上什么大学问,但对于科学的普及,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多数从事应用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他们最难懂的部分,作者这一章写得非常通俗,几乎不需要什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帮助你走进“语言信息处理”的大雅之堂。
以上三章构建出了应用语言学大厦的三根支柱,在接着的“应用语言学的其他领域”这一章里,作者又尽可能全面地对这一学科的各个部分做了粗线条的描述。其中包括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体态语、翻译、词典编纂等。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非常之多,在某些内容的描述上难免有些粗细不均。对于某些学科的归属问题也有可以商酌之处,如社会语言学是否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等。另外对于除了三大支柱之外的其他分支学科的排列顺序有不恰当的地方。例如,翻译和词典编篡所在的位置较后,但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已经成为了产业。某些研究内容相似的学科,其名称前后有时不太统一。
综观全书,我们认为本书结构合理,内容涉及广泛,基本涵盖了应用语言学的方方面面。作者从事语言研究多年,其广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学术阅历保证了本书的质量。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语言规划、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为三大支柱的应用语言学新框架,首次总结出了应用语言学的四大特性,对于某些学科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定位也有精确的论述。本书比较注意研究应用语言学各个学科发展历程,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作了清楚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填补了国内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某些空白,作者的许多观点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开山之言。所有这些,对于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在新世纪之初,出版此书对于我国应用语言学和语言学研究都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是语言学家走出“精舍”,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极好例证,值得每一位对于人类语言现象以及语言学研究到底能干什么等问题感兴趣的人阅读。相信您会不虚此行的。
出版社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水荫路11号 广东教育出版社 邮编:510075